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氣候變遷對策:地球急轉彎
Bending the Curve: Climate Change Solutions 
開課學期
109-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謝宜桓 
課號
IPCS3001 
課程識別碼
247 3010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6,7(13:20~15:10) 
上課地點
綜401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上課地點:綜合401未來教室。A57: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物質科學
總人數上限:42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引用加洲大學Bending the Curve: Climate change solution翻轉教育課程。
不同於常見的課堂講課,這套課程有兩個重要特色:其一,系統性的方式帶領同學認識氣候變遷領域的重要議題,從氣候變遷的成因、氣候正義、到其在科學面、政策面、技術面的解決方案。其二,必須在上課之前看完當週的指定課程影片,並在上課時進行討論、梳理、分享。
108學年度第1學期起,加州大學正式授權Bending the Curve:Climate change solution翻轉教育課程(BtC)線上教學內容於IPCS學程使用。本學程已在108-1及109-1學期,利用此BtC課程內容,開設4學分之”氣候變遷問題與對策”課程;因此本學程將建構在目前累積的課堂經驗上,簡化部分課程內容,開設成為通識課程”氣候變遷對策:地球急轉彎”。
此門課中目前共分為18個主題,包含科學、社會、能源、政治、科技等面向與氣候變遷或永續發展的關聯,探討從不同面向出發,該如何達到調適或減緩氣候變遷的作為,並提出各地具有特色之案例與經驗,以供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參考及討論。在這門課中,學生需於課前先於線上觀看、閱讀及蒐集相關資料,再到課堂上討論及呈現各組討論之結果;此翻轉教室之設計,有助於讓課堂上的學生與老師,都能了解不同面向下對氣候變遷行動的看法,並透過課堂討論,讓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及老師,了解自己領域之不足,最終在因應氣候變遷主題上,達到跨領域之溝通。
本課程預計申請於未來教室上課,希望透過未來教室現有之設備,加速小組討論之效率;故在分組上,預計將學生分為6組、人數最大限制為50人。

「氣候變遷對策:地球急轉彎」課程將分為兩類:
討論課程:
• 課前:學生須觀看完當週所有素材
• 13:20-13:35:總結影片內容、Q&A
• 13:35-14:50:小組選題討論、整理重點摘要
• 14:50-15:10:個人發表(加分)、課堂總結,公告下週討論題目
講演課程:
• 將邀請校內相關領域老師,介紹時下該領域的科學議題,以及在台灣之相關研究
• 13:20-14:20:演講
• 14:20-14:50:小組討論及反思
• 14:50-15:10:Q&A時段

課堂討論問題將分為三種不同難度,各組可以挑選不同難度之問題討論;不同難度題目之最高分數,將隨難度而提升。
題目範例:(以Lecture 1: Climate Change Science為例,每題最高100分)
• 易 (根據課堂資料內容出題;最高82分,A-):How do scientists know the observed changes are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 中 (需額外蒐集一些相關資訊;最高87分,A):How do scientists predict future climate?
• 難 (延續課程內容,批判或反思現況;最高95分,A+):What is the current state of our future climate projection projects in Taiwan? Furthermore, in your opinion, does it works?
 

課程目標
本課程之教學目標為透過課堂討論及反思,訓練學生下列三項能力:
1. 彙整資料:針對較新的名詞、或是較深的問題(如科學面向),讓學生查資料並簡報呈現;讓學生能在蒐集資料過程中,掌握目前針對該問題的知識,並訓練其在短時間內整理蒐集的資料並整理出脈絡以及重點。
2. 角色扮演:針對較具爭議性之相關議題(如國際談判),各組須依特定利益關係人(如國家,或是組織)之角度,針對問題進行回答。
3. 行動策略:針對科技相關與相關在地議題,邀請學生依不同背景及興趣,在討論中針對假想利害關係人,討論其行動策略;並針對該行動策略,思考執行步驟及所需資源。

透過此三能力之建構,課程將引導學生思考,推動兼具教學廣度與深度教學,養成學生主動學習、蒐集資料、辯證的能力;增加學生在分析環境相關的時事與議題時能具有多角度的視野與經驗,打破知識分工所產生的偏窄觀點,回復知識原本的整體思考。
 
課程要求
待補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課本) Bending the Curve: Climate Change Solutions:
https://escholarship.org/uc/item/6kr8p5rq  
參考書目
• Bending the Curve: Ten scalable solutions for carbon neutrality and climate sta-bility.
https://www.collabra.org/collections/special/bending-the-curve/
• the technologies and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demonstration being accom-plished at the Advanced Power and Energy Program at UCI:
www.apep.uci.edu
• the set of energy conversion and sustainability accomplishments that UCI has ac-complished at:
http://sustainability.uci.edu/sustainablecampus/energy/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問題回答 (小組) 
90% 
各組需在課堂討論時間中,挑選任一問題回答;不同難度題目之最高分數,將隨難度而提升。小組需在下課前,將討論結果整理成一頁重點摘要,並上傳至NTU COOL系統上。(共9份,一份10分) 
2. 
行動計劃書 (個人。書面;3頁以內) 
10% 
各人依照自己之專長及興趣,以台大為主體,提出相關氣候議題之行動計劃書;針對議題不限,但在報告中須列出可能之利害關係人,建議以校園尺度為主。(評分標準為:內容50%、可行性50%) 
3. 
個人課堂發表 
0% 
每週課堂討論後,針對不同題目,邀請學生自願上台發表討論成果及個人心得。(加分)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6  課程介紹:介紹課程資料,課堂運作方式,以及評分方式。
分組:將學生依不同背景分群,並依不同分群領取不同顏色之便利貼;領取便利貼後,學生自由分組,為每一組須至少各有一名不同背境的學生。分組完畢後,即進入小組成員自我介紹時間。 
第2週
3/05  Climate Change (I)
本週課程將討論氣候變遷的科學背景部分,這是討論氣候變遷相關議題之基礎。課程將介紹過去科學家如何從觀測資料中,得到氣候變遷的證據、實驗,以及這些結論背後的立論基礎。同學必須也同時了解,科學家們花費多少心力,才能通過重重的同儕審查,得到氣候變遷相關的科學結論。 
第3週
3/12  Climate Change (II)
本週將延續前一週之議題,持續介紹氣候變遷的科學背景部分。課堂將邀請大氣系之教授,與同學分享目前相關之氣候科學研究,以及相關研究之心路歷程;並討論建構這些科學基礎上,氣候科學可以回答什麼議題,又有那些議題是氣候科學無法回答。 
第4週
3/19  Six Clusters & Ten Solutions
本週課程將介紹由加州大學提出,針對解決目前氣候變遷議題的10個解決方案;其中包括:科技、社會、法規、道德、溝通…等面向,在不同面向中,都有其面臨的難處及迫切性。其結論報告中更強調,因應氣候變遷之行動勢在必行,現有的科技已經足夠,我們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努力降低這些技術的使用障礙,盡早讓這社會達到碳中和之未來。 
第5週
3/26  Humans & Nature: How Did We Get Here? (I)
本週課程將透過實際案例,討論氣候變遷下人類及生態系之影響,並利用這些具體的例子,延伸討論氣候正義之概念。課程資料並提供從全球政策之角度來思考,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以及如何讓這些方案在實域中落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討論,現行主流社會與社會運動中不同之解決方案,使學生有機會思考及討論,解決氣候問題的多種可能路徑及優點。 
第6週
4/02  放假 
第7週
4/09  Humans & Nature: How Did We Get Here? (II)
本週將延續前一週之議題,持續介紹氣候變遷議題的跨領域整合部分。課堂將邀請氣候變遷永續發展學程之教授,與同學分享其研究之心路歷程,是如何從環境科學研究,逐漸轉換領域到心理及教育領域。 
第8週
4/16  Energy Implications of Transportation & New Technologies & Innovations for Carbon Neutrality
本週課程主要討論能源使用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尤其著重在運輸部分;整體而言,運輸部份貢獻了約三分之一的溫室氣體排放,因此除了討論兩者之間之關係外,更重要是找出適合的解決方案。課程除了會介紹車輛設計、燃料和智慧交通系統等技術方面,介紹相關的解決方案。課程後半段將會介紹發展中之能源技術和相關技術的典範轉移概念,希望未來能100%將電網及運輸所使用的能源,轉化為再生能源。 
第9週
4/23  Energy Implications of Transportation & New Technologies & Innovations for Carbon Neutrality (II)
本週將延續前一週之議題,持續介紹能源政策對溫室氣體排放之影響,尤其聚焦於在台灣之能源政策。課堂將邀請趙家瑋博士,與同學分享過去其於台大風險中心,所作之相關之能源政策研究;並討論根據這些能源政策研究上,台灣應該要如何轉型,而台灣現有的政策工具又有哪些不足。 
第10週
4/30  Public Communication
本週課程將聚焦於溝通在氣候科學上之重要性。即使科學家們絕大多數都同意氣候變遷的科學事實,但是仍有相當比例之大眾,認為氣候變遷在科學上仍有爭議;而因這些認知的落差,而使爭論氣候科學之不確定性,有其政治上的效果。因此,本課程目的除了提供科學知識外,更進一步提供一些溝通上之提示和經驗,希望透過這些資源,有助於在互相尊重不同立場的情況下,能將正確的氣候科學傳遞至大眾。 
第11週
5/07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本週課程將會介紹過去進30年來在氣候變遷議題上,國際間對管制約束溫室氣體排放政策的談判過程;到目前為止,這些談判或協議,對管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效益很少。本課程將探討在氣候變遷解決方案中,為何需要國際合作而非管制;也因此,它將解釋為什麼大家普遍認為《巴黎協定》比以前的協定更加有效,而目前在此議題上,主要挑戰不是達成協議,而是該如何讓所有國家一同實施 
第12週
5/14  Social Movement Solutions & Behavioral Changes
本週課程將介紹社會運動在創建氣候解決方案中之幫助與作用,透過介紹政治學及社會學之研究成果,討論為什麼我們需要社會運動?何謂社會運動?並介紹領導能力在社會運動中之作用,並介紹那些是學生可以實際參與的部分。透過這些討論,希望幫助學生將氣候變遷議題與政治議題相互聯結,在實際執行氣候解決方案時,我們不僅需要技術相關方案,更需要改變社會權力架構的動力;並透過介紹不同類型的領導,讓學生了解無論其背景為何,每個人都可以在氣候變遷解決方案中發揮作用。更重要的是,探討整合這些解決方案之重要性,並強調大學及程是在這些解決方案中之重要性。 
第13週
5/21  Social Movement Solutions & Behavioral Changes (II)
本週將延續前一週之議題,持續介紹氣候變遷的社會科學部分。課堂將邀請社會系之教授,與同學分享目前相關之研究、經歷,以及相關研究之心路歷程,並分享從社會科學家之觀點,社會運動在氣候變遷議題上之作用,以及未來尚待努力或解決的部分在哪。 
第14週
5/28  Lessons from California & Lessons from UC
本週課程將介紹在氣候變遷解決方案中之領導者─加州之案例。透過討論過去加州之環境政策和歷史文獻,以及介紹加州在空氣和能源計劃的工程或技術方面之改進,將有助於了解加州是如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加州的經驗也顯示,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並不一定需要全新的減緩或調適策略,而是透過改善空氣品質及能源效率,就可以達到相當的成果。意即許多氣候變遷之解決方案,並不是過去從未看過或嘗試過的,而是只要針對正確的技術持續努力並實際落實,就可以達到其成效。此外也將介紹加州大學系統,過去數年間是如何改進其能源系統、增加其能源效率;課程將介紹加州大學,如何運用太陽能發電系統與燃料電池在其校園運作上,更會介紹在UCI校區的生活實驗室,以及在UCI校區所發展出來的能源系統及相關技術改進。 
第15週
6/04  Local Solutions(I)
延續前一週介紹加州之案例,本週課堂討論焦點將聚焦於台灣內部,將針對台灣尺度(如:環保署)及城市尺度(如:台北市)之計畫,進行分析及討論。台灣尺度將會聚焦於溫管法,城市尺度則聚焦於各地方政府的自願檢視報告。學生必須分析及比較,台灣各級政府之政策,與前一週加州案例之異同。同時本週課堂討論重點將聚焦在台大校園,將針對校園尺度計畫及行動,進行分析及討論。課程除帶領學生認識校園現有相關政策外,也會介紹台大目前行政架構,協助學生思考可行的解決方案。 
第16週
6/11  Local Solutions(II)
本週將延續前一週之議題,持續介紹台大近年來在此議題的研究。課堂將邀請地理系、IPCS之教授,以及前台大學生會永續部部長,與同學分享相關之研究、經歷,以及相關研究之心路歷程,並分享從專案執行之觀點,未來尚待努力或解決的部分在哪。 
第17週
6/18  課程總結
本週課程將會以綜合討論形式,邀請所有同學分析自己現有狀態,以及未來想達到的目標及計劃;除能讓學生在個人層級上,讓氣候解決方案與自己的背景互相結合外,更透過課堂交流,讓學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於課後形成相關行動團隊。